新闻热线:0554-8685531 / 0554-8629907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 公示公告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淮河文化 > 正文

激越历史时空的青春之歌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浅思

作者:陈明 信息来源:凤台县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4-04-24 阅读次数: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好书,它不仅教育我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源、脉络和因果。《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真实、全面、生动地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40多年前在陕北穷苦山村插队七年的动人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志有为、有胆有识、有才有智、有情有义的热血青年,令我们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获得深刻的教育和启迪,得到崇高的洗礼和升华!     同人民一起奋斗是亮丽青春的厚重底色。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无论时代场景如何变化,与祖国共成长、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路,都是青春永恒的主题。掩卷《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即随澎湃的心潮迸发出来。习总书记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峥嵘青春,具有无比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跨越历史时空共振共鸣,震撼心灵洗礼精神。他韶华年纪投身黄土高原,如竹石那般,扎根贫瘠困顿然安如磐石,搏击暴风骤雨而愈挫愈勇,饱经风霜雨雪致节节攀高。七年的锤炼洗礼,锻铸了坚韧性格,积淀了成长力量,滋养了崇高理念。这种在困境中励志向上的精神令人为之肃然起敬,更激励我们对照学习。


      1969年,习近平从首都北京辗转千里,至陕西延川插队落户,那里穷乡僻壤,人们生活窘迫——甚至连吃饭都艰于维持。学生到知青,城市到乡野,温室到陋舍,犹如从山顶坠落谷底,身份和环境的变化让许多人一筹莫展。尚是青涩少年的习近平,面对现实,他选择了直面、不屈、挑战。跳蚤噬咬、吃糠咽菜、修田打坝、身份“受限”……困难叠嶂中,习近平磨于心志,强于筋骨,碾挫折石块,登高山前行。甚至以苦为乐,“说笑话、食生肉、唱民歌、览群书……”,七年里,他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同老乡甘苦与共,用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系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青春的土壤因奋斗和乐观而丰沃亮丽,更孕育出“治国理政”苍郁大树的希望种子,也为我们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       苏轼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习近平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与七年的磨砺密不可分。生于忧患,长于历练。纵观历史风云人物,皆可为证。大禹,治理洪水肆虐则继承帝位;康熙,平定内忧外患则成就大业;毛泽东,历经浴血奋战则革故鼎新……只要勇于冲开坎坷的荆棘密布,并坚持杀出一条血路,你就会发现,天地豁然、清风正来。


      反之,死于安乐,堕于退却。不如意事常八九,只想觅得安乐窝抑或悚然止步困难前,结局可想而知:或被安乐糖水粘连、裹住手脚,成为废材;或被艰难险阻的沉鸷模样惊吓得退避三舍,抱残守缺,成为慵者。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因了以上这般那般而碌碌无为!


      无为一生,老必留憾。故应坦然、勇敢面对不顺。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清代郑燮有《竹石》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此诗赞美了竹石坚忍不拔,毫不退缩的奋斗精神。习近平在读书的年龄虽未能安坐学堂,但能在人生的“校园”里于无字句处读书,发扬“竹石精神”,练就了刚毅品质和拼搏遒劲。其实,人的成长都是需要这样的一个过程。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越过大海知深邃,登过峻岭知高远,跨过接二连三的阻碍,会立得更稳,站得更高。过程或许痛楚,但却是证明自己的良机,因为与其说是和逆境抗争,不如说是和自己博弈。“咬定”破釜沉舟的决心,“立根”卧薪尝胆的意志,投鼠忌器的踯躅“败将”定会丢盔弃甲,落荒而逃,若乘势攻城拔寨,胜利可及。当然,失败亦会时而横梗,记着,要保持竹子的韧性,每一次的弯曲,是为了积蓄更强的力量。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愈磨愈锋,愈压愈强,直至成功方肯罢休。当风止、雨住、艳阳暖照之时,更加挺拔强劲的充实感、满足感会通畅全身,往昔付出已有所值。战胜惨淡,今后自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自信和优雅。快哉!      艰难困苦是砥砺青春的“磨刀石”。逆境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意志和追求。青年习近平面对的苦与难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正如书中一位受访者说的:“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自然环境、劳动环境、生活环境乃至政治环境风霜刀剑严相逼下,他毫不气馁,不怨天尤人,而是砥砺前行,从15岁刚来到黄土地时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他的七年竹石之砺无疑是“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生动教科书,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养分,学好“竹石之道”,强其心,修其身,力于行,敢尝凄风苦雨,勇劈惊涛骇浪,笑看春花秋月,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版权所有:凤台新闻网 主办:中共凤台县委宣传部 承办:凤台县融媒体中心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皖政新办备06012号

淮南市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举报电话:0554-66465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40

皖公网安备34042102000108号

皖ICP备05016405号-3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