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4-8685531 / 0554-8629907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 公示公告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正文

【牢记嘱托谱新篇 砥砺奋进新征程】奋勇争先开创新气象

作者:王弘毅 汪永安 夏胜为 范克龙 李浩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 时间:2022-04-23 阅读次数:

       开栏的话: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牢记嘱托谱新篇 砥砺奋进新征程”专栏,通过广泛深入采访报道,全方位展现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奋斗实践和丰硕成果;深入报道我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系列政策和务实举措;充分展示我省落实“一改两为”大会精神,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的创新做法和进展成效,生动讲述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精彩故事。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近年来,安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稳中求进、奋勇争先,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聚焦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化改革开放,打出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组合拳”

  蹄疾步稳、稳中求进,安徽始终以“进”的姿态守牢“稳”的底线。

  速度较快、结构趋优、民生改善、活力增强……“十三五”以来,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跃上新台阶,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转变为“总量靠前、人均居中”,显示出较强的韧性和旺盛活力。

  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42959.2亿元,比上年增长8.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进”的背后,是经济社会发展大盘子的“稳”。我省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协调发展持续推进,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居民生活水平提升。

  这些数字和成就,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和疫情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需求、配置、投入产出、收入分配和经济循环。

  要实现这些要素的高质量,必须做优做强做大三次产业基础,打好产业协同发展“组合拳”。我省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通过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释放产业协同升级的 “乘数效应”,夯实促进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经济基础、物质基础,带动全省发展能级的整体提升。

  高质量发展,须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动工业制造业提质增效;“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省级权力事项再精简20%以上;“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零基预算改革实质性推开;“标准地”改革全面推开……一批批改革措施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合作,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安徽推开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开放姿态不断融入世界,扩大国内外“朋友圈”。去年,我省实施安徽自贸试验区专项推进行动计划,出台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推出制度创新成果44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45.9%,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以上。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迎来新突破

  ——诞生一批重大成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谁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全超导托卡马克实现千秒级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刷新世界纪录,高性能异构DSP处理器、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高刚高精密减速机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相继问世……这些年,充满想象力的“创新火花”,持续在安徽这片土地闪耀。

  去年12月11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在北京发布。 《报告》显示,安徽2021年度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8位,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唯有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才能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破解“卡脖子”难题。我省重点围绕十大新兴产业领域,探索采取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新机制,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熟化转化,取得了一批引领性突破性重大成果。

  去年以来,我省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夯基立柱。深入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专项推进行动,出台专项支持国家实验室人才建设的意见,新设立实施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省科技重大专项,省及合肥市共计投入20.2亿元开展量子领域理论研究和前沿攻关,启动建设新一代“合肥量子城域网”、合肥量子计算产业园。支持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主平台建设,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组建运行,合肥先进光源、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获批建设。

  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我省举办首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获批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2021年,全省吸纳、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达2175.6亿元、1754.55亿元,同比增长92.3%、136.3%,连续5年实现“进”大于“出”,居全国第9位。

  聚焦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提升

  ——绘就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铜陵市郊区,距离长江干流约1公里的荷花塘水变清了,岸变绿了。这里一度是黑臭水体。去年,当地开展集中整治,对来水管网进行全面溯源排查,实施存量污水处理及底泥清淤。一番“大动作”彻底清淤截污后,还对荷花塘实施水生态修复,栽植水生植物、安装人工湿地净化床、岸边种植景观树等,昔日环境“痛点”变身“景点”。

  近年来,我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推深做实林长制、生态补偿制等生态改革,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碳达峰碳中和”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全面启动“四条生态廊道”建设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

  雾霾少了,蓝天多了,黑臭水体少了,清水绿岸多了,环境愈发优美。监测显示,去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4.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4.6%,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3.5%,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重点流域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长江再现野生江豚群嬉的自然景观。江淮大地上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聚焦乡村振兴,“三农”发展迈出新步伐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要“巩固住再往前走”。

  这些天,滁州市南谯区沙河镇龙亭社区的蔬菜基地异常忙碌,新鲜蔬菜陆续上市。新型蔬菜钢架大棚项目也成功立项,即将投入建设。当地在脱贫摘帽后巩固提升乡村产业,集体经济收入从不足5万元提高到50万元,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越走越远。

  脱贫摘帽以来,我省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就业等帮扶,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提升,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去年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3592元,比2020年增长16.58%。

  脱贫攻坚胜利后,必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2021年以来,针对国家层面出台的衔接政策,我省已配套出台47项政策文件,从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支持和社会帮扶等方面有序做好政策衔接,积极构建“1+33+N”有效衔接政策体系。全省104个县(市、区)分成先行示范区、正常推进区和持续攻坚区三类,分类分区、梯度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我省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抓好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耕地保护三件要事,突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全面落实“四个优先”要求,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奋力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聚焦“三严三实”,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以真抓实干作风办好民生实事

  作风连着民心,小节牵动大局。

  在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镇,有困难就找 “红色代办员”成了群众的习惯。梅渚镇瞄准民生需求和群众诉求,针对群众反映的办事过程中因资料不全、填表不准等造成“多跑路”的突出问题,设置党员干部“红色代办员”,帮助群众代办各类民生审批事项,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

  近年来,我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改进作风。 2月7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就召开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省委制定出台《省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规定》,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省级领导干部分赴16个省辖市开展大接访。构建实行“党建+信访”“清单+闭环”“倒查+问责”“专项整治+系统治理”等工作机制,确保写信真管用、接访不走过场;部署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省级领导同志带头,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接待企业家,现场为企业家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雪中送炭”“雨中打伞”。全省各级党员干部迅速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以真抓实干作风办好民生实事,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

  党支部是党的工作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省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突出位置,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全省各级党委(党组)班子成员深入逾3.5万个党支部联系点常态化开展工作,以点带面促进党支部建设质量整体跃升。

  今天的安徽,能级之变前所未有,位势之变前所未有,创新之变前所未有,风气之变前所未有。

  矢志前行,未来可期。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疫情带来的多重考验,全省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全力攻坚克难,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执笔:记者 王弘毅 汪永安 夏胜为 范克龙 李浩)




版权所有:凤台新闻网 主办:中共凤台县委宣传部 承办:凤台县融媒体中心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皖政新办备06012号

淮南市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举报电话:0554-66465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40

皖公网安备34042102000108号

皖ICP备05016405号-3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Top